渭源县“三坚持”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3-10-17 】 【选择字号:

机构编制是党和国家重要政治资源、执政资源。如何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,提高使用效益,切实把机构编制管好、用活,是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责所在。近年来,渭源县委编办从优化盘活存量资源入手,通过减弱增强、创新管理等措施,有效缓解了机构编制供需矛盾,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不断提升。

一是坚持向深化改革要编制。借助各类改革,在机构整合、转企改制、“小弱散”事业单位整合等工作中,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配置。在党政机构改革中,严格按照限额设置党政机构,重新配置党政部门编制资源;在综合执法改革中,整合五大领域行政处罚职责,组建农业、文化、交通、市场监管、生态环境保护五支执法综合队伍,撤销农村公路路政执法大队等5支执法队伍,收回事业编制37名,既精简了执法机构,又解决了职责交叉、多头执法等问题;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,将事业单位承担的138项行政职能全部划归行政主管部门,将县给排水公司、县黄香沟牧场等5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全部转企改制,同时加大“小弱散”事业单位撤并力度,撤销职能弱化及改企事业单位40多个,收回事业编制200多名,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岗位,有效盘活了低效资源。

二是坚持向管理创新要编制。积极探索编制管理新方式,提高编制使用效益。建立事业编制“周转池”制度,集中分散闲置编制,探索建立事业编制“周转池”,通过“总量控制、循环使用、人走编收、空编置换”的管理方式,有效统筹存量编制资源,实现编制资源由静态管理向动态调整的转变,缓解了编制供需矛盾。建立教育编制动态调整机制,将教育编制动态调整权限下放到县教育局,在不突破教育编制总量的前提下,每年由教育局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、城乡区域人口流动、各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动态调整各学校编制,促进了教育编制资源均衡配置。

三是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。坚持有保有压,将腾出来的编制用于保障发展、民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。聚焦“工业强县”战略,新组建工业集中区管理机构,设立县工业集中区发展服务中心等工业领域事业机构4个,核增经济发展部门事业编制20多名,强化服务保障工业发展及招商引资工作;聚焦“一城三区四基地”建设,因地制宜设立渭源县白条党参研究院,助推我县“四群八链”现代产业体系构建。聚焦民生所需,设立清源三小、会川官堡小学、县七幼等城镇学校8所。适应疫情防控形势需要,在清源镇新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为县疾控中心、县级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核增事业编制20多名,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,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编办概况